三調將以“六統一”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全面開展
近日在京召開的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通氣會上獲悉,我國將構建“統一組織開展、統一法規依據、統一調查體系、統一分類標準、統一技術規范、統一數據平臺”的“六統一”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徹底解決各類自然資源調查數出多門的問題,全面查清各類自然資源的分布狀況,形成一套全面、完善、權威的自然資源管理基礎數據,并在此基礎上優化國土空間變化監測體系,以滿足自然資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求。
長期以來,我國自然資源實行分頭管理,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分頭組織,導致調查監測在對象、范圍、內容等方面存在重復和交叉以及調查結果相互矛盾,不利于將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進行系統治理。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表示,開展自然資源統一監測評價,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自然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履行自然資源管理“兩個統一、六項職責”的前提和基礎。
該負責人介紹,目前自然資源部已初步形成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總體工作思路。一是構建“1+X”型自然資源調查體系。在調查體系上,“1”是“基礎調查”,“X”是多項“專業調查”。在調查周期上,自然資源基礎調查每10年開展一次,專業調查5年為一個周期,變更調查每年開展一次。在推進步驟上,擬分兩步走:第一步是通過形成新的“三調”工作分類,調整工作內容,完善工作方案,加快推進與水、草原、森林、濕地等自然資源現有調查的實質融合,解決標準不一和空間重疊的問題,查清各類自然資源在國土空間上的水平分布,支撐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第二步是在查清各類自然資源水平分布的基礎上,通過開展專業調查,查清不同自然資源的質量和生態狀況,形成統一的自然資源調查,全面支撐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也就是將土地調查轉為國土調查,再逐步向全面開展自然資源調查過渡,最終建立完備的“1+X”型自然資源調查體系。在相關調查工作整合和內容融合上,要做到工作、內容、底圖、要素4個統籌聯系,最終實現自然資源調查“六個統一”,即統一組織開展、統一法規依據、統一調查體系、統一分類標準、統一技術規范、統一數據平臺。
二是優化國土空間變化監測體系。在目前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和地理國情監測的基礎上,構建4個類型的監測體系,即宏觀監測、常規監測、精細監測和應急監測。為此,近期自然資源部將加強宏觀監測,組織實施全天候遙感監測,及時掌握自然資源宏觀突出變化;完善常規監測,合理調整監測內容與指標,提高監測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避免交叉重復;優化開展年度性監測,組織實施全覆蓋遙感監測和地理國情監測的2018年度項目計劃,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對特定地區和對象采用高精度遙感影像開展細化監測;根據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要求以及相關部門的請求,繼續組織開展應急監測。
三是創新調查監測數據分發服務體系。該體系包括數據庫系統、統計分析系統、共享分發系統等。針對此前因采用的分類體系、技術標準、調查方法、底圖精度、調查時點等各不相同,調查對象也僅限于本行業管理領域而缺乏國土空間上的整體控制,導致數出多門、粗細不均、重復交叉等相互矛盾的問題,自然資源部將按照“先匯總、再集成”的思路,加快推進調查監測數據整合工作,建立自然資源數據服務體系,健全自然資源數據共享工作機制。建立現有自然資源成果目錄系統并實時更新,及時為自然資源管理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信息服務。推進現有調查監測數據成果整合。建立各類自然資源在國土空間上的內在聯系,并利用大數據技術和數據分析模型,推進數據集成和深度開發利用。
“‘三調’將特別注重數據庫建設,按照統一的數據庫標準及建庫規范,建立互聯共享的覆蓋國家、省、市、縣四級且集影像、類型、范圍、面積和權屬為一體的自然資源調查數據庫,為成果共享應用搭建便捷高效的服務云平臺。”這位負責人還表示,除了上述3個體系建設,將同時加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和技術支撐體系,最終形成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制度的總體框架。
更多相關
南方測繪RTK創享V2:高精度測量的革新力量
南方測繪作為中國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的領軍企業,其推出的RTK創享V2接收機代表了國產高精度GNSS設備的先進水平。這款設備集成了多項技術創新,為工程測量、地形測...
學習CAD!每天五個小技巧!這個系列趕快收藏!
1、 如何減少文件大小?在完成繪圖后,命令欄輸入清理(PURGE)命令,清理掉多余的數據,如無用的塊、沒有實體的圖層,未用的線型、字體、尺寸樣式等,清除后可以有效減小文件大小。一般徹底清理需...
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建設
2月初,當新春走基層采訪組到達秦嶺深處——藍田縣湯峪鎮的時候,見到了正在進行陜西省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建設項目二等水準測量的國測一大隊二中隊技術人員。此前幾天,秦嶺下了兩場大雪,山上根本無法...
“南方測繪杯”測繪技能比武大賽順利進行
6月24日,由山東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舉辦的第十六屆“南方測繪杯”測繪技能比武大賽順利進行,參賽選手主要有學院部分同學和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的部分同學。 上午8時,大賽開幕式于逸夫圖書館南側舉...
徠卡全站儀大壩自動化監測方案
一、項目概況 福建省某水力發電廠壩長約400米,壩高約70米,年發電量八億多千瓦時,2021年該電廠投入建設大壩外觀自動化監測系統,采用徠卡TM50全站儀+GeoMoS自動化監測方案,實現大壩監...
科力達SLAM-K120:手持三維激光掃描的革新力量
科力達SLAM-K120手持三維激光掃描儀:手持三維激光掃描的革新力量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三維激光掃描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傳統測繪行業的面貌。...
徠卡GNSS助力川藏鐵路控制測量
2020年11月8日,史詩級國家工程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開工建設,計劃工期10年,雅林段是業內公認的鐵路建設“最難段”,這一段的開工意味著川藏鐵路正式全線開建。 今天,川藏鐵路全線能順利開工,離...
千尋與中海達聯名款RTK:高精度定位領域的革新之作
千尋位置與中海達聯名款RTK啟航TU7:高精度定位領域的革新之作在測繪、農業、工程等領域,高精度定位技術正逐漸成為不可或缺的工具。隨著北斗系統的全面部署和定位技術的不斷進步,市場對高精度定位設備的需求...